人脸识别安全隐患问题再次引人担忧,如何在确保公共安全、个人权益的同时促进人脸识别应用相关新科技的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换脸和面具能骗过人脸识别?
今年,警方破获了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嫌疑人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了公民照片进行一定的处理,在通过“照片活化”的软件生成动态的视频,从而骗过人脸识别核验机制并实施犯罪。
不法分子通常会在网络上购买包含个人信息的人脸照片,再利用某项技术骗过人脸识别,而照片主人不仅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之外,而且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等违法活动,而卷入刑事诉讼。
除了“AI换脸技术”,美国圣地亚哥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用高清3D面具和照片,在世界多地欺骗了人脸识别系统。科研人员对着手机的摄像头放上3D面具,然后进行光线、色温以及角度的调节,通过几次比对后,手机成功解锁。能骗过人脸识别的3D面具通过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制作出精度尚可的人脸面具或头套,其成功率高达3成。
人脸识别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科技的两面性是使用科技的人所选择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实施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隐私,危害着公民利益。
人脸识别面临哪些问题?
1.数据隐私:数据隐私是现阶段人脸识别技术普及推广面临具有挑战的障碍之一。当系统扫描人脸时,会自动生成数据保存在后台,但是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复杂性提高,也就是说将面临着被第三方访问的风险,如果受到黑客攻击导致数据泄露,隐私将遭受侵犯。
2.缺乏监管和规章制度:目前由于缺乏相关监管,大部分人脸识别系统在没有法律和监控部门审核下进行运行,这使其面临风险。虽然有部分人试图改变现有的情况,但至今仍然没有更好的监管或法律进行管制,这也是目前对人脸技术存在质疑的原因之一。
3.识别难度:由于人脸表情丰富,人的脸上分布五十多块面部肌肉,这些肌肉的运动导致不同的面部表情,加上年纪增加,导致面部肌肉松懈和皱纹的形成都会使人脸结构发生改动,因此人脸具备多样性,无法达到唯一性的核验标准。
如何提高人脸识别的安全性?
通过预防性制度来确保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安全边界,是与科技进步同等重要的事情。
在技术层面上,简单的人脸识别只需要采集人脸的6个或8个特征点,把人脸识别采集的复杂性提高,提取人脸的数十乃至上百个特征则能实现人脸的“唯一性”,提高使用人脸解锁、“刷脸”支付等应用的安全性。此外,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专门针对生物特征的活体检测技术,可有效识别扫描对象的生命体征,大大降低了识别系统把照片或面具当人脸的风险。
在监管层面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20年4月28日正式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 远程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该标准是全国首个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鉴别的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从满足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与信息安全总体要求出发,充分考虑当前人脸别系统创新发展需求、用户接受度和技术成熟度现状,并结合我国当前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使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身份验证有标准可循。
在政策标准规定加持下,有关政府部门仍要加强相关监督,企业继续坚持提高人脸信息的安全保护,让人脸识别技术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结语:人脸识别的隐患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逐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护公民的信息隐私安全,企业也加快技术研发与升级的脚步。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让科技在阳光下发展,竭尽所能保护好“每一张脸”。
编辑精选
会员风采